close

  眾議苑□牛戈(資深媒體人)
  媒體報道,廣州去年全市“三公”支出4.89億,七成用在公車上。其中,新增及更新購置公車339輛,開銷6340多萬元。車輛運行費近2.8億元,占公車總支出比例超八成。公車總開支不減反增的有32個部門之多。
  看到這些數據,不禁讓人想起今年3月市主要領導曾稱,廣州對8000多輛公車全面進行監控,兩年來公車使用里程減少了40%以上,節省了大量汽油和公共經費的開支。這就令人納悶了:為何曬賬卻發現公車費用“逆勢增加”?
  再者,廣州市機關作風“曝光台”多次曝光有人上班時間在辦公室看視頻、玩游戲等行為,“閑人”中不乏司機。相關部門承認造成司機“閑得無聊”的原因是公車數量富餘、外勤少和公車私用管制致使用率降低。既然如此,怎麼費用還是降不下來?嚴控公車費用支出的效果體現在哪?
  由此,或有必要對公車費用較真。一般來說,購車費本身大概不會有問題,最可能出貓膩的是養車費。如:各部門公佈的每輛公車一年運行維護成本普遍在3萬-4萬元,但也有多個部門的支出遠高於此。某研究院6輛公車全年運行維護費73.52萬元,減去租賃費,平均每車支出高達8.41萬元。若無明細支出,怎能證明這個花費尚屬正常?
  對比部門間的公車賬本也發現“疑點”不少。同樣是買了一輛車,總價都不超過20萬元,但除車價後的上牌、車輛保險等開銷卻極其懸殊,有的只花銷1000元,有的卻高達近2萬元,最高相差近19倍。這種不合常規的差距,給人的觀感是各有各的“糊塗賬”,但相關部門都已經完成報賬、結算程序,一切變得“正常”。對公車費用,媒體隨便一找就找出一堆“疑點”,不知監管部門是否曾經帶著疑問去考究過?
  說到底,公開預結算,特別是曬“三公”和會議費賬本,要經受檢驗就必須要明細化。如只有公佈幾個數字而無明細項目支出,無論是否真有問題,公眾都容易產生各種推理與猜疑。相關部門準備如何應對?  (原標題:公車費用不減反增,嚴控效果在哪裡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mlxy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